扩散作用:养分通过分子的随机运动,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,进入根系细胞。
适宜环境: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一般保持温度在 20-25℃左右,湿度较高但避免积水。
发病初期,从叶子最前端延至根茎部位,初期为褐色后期变黑色,需及时治疗,避免整个植株受到严重影响。此外,还需加强田间管理,如及时清理病株、病叶、病根与杂草并一同烧毁处理,合理密植以控制田间透光度,加强水肥管理来壮根壮苗等。
化学防治: 在播种前,可用 5%辛硫磷颗粒剂与细土混合均匀后撒施在土壤表面,然后翻耕入土。
物理防治: 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(糖 6 份、醋 3 份、白酒 1 份、水 10 份加适量敌百虫)诱杀成虫。
土壤处理: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,可采用高温暴晒、药剂熏蒸等方法,减少病原菌数量。
药剂防治: 发病初期,可使用 50%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%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,每隔 7~10 天喷一次,连续 2~3 次。
红蜘蛛及螨类:会在叶片上吸取汁液,导致叶片发黄、干枯。可使用20%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或阿维苏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。